故宮博物院,就我完全偏見不客觀的想法裡,台灣人一輩子至少要踏進去一次過。
(你一輩子一定要去過一次的地方也未免太多...)
因為故宮內部的展品通通不準拍照,所以我就很乾脆的不放照片啦~XD
這次去故宮,其實最開始是小石說他想看「黃金旺族」這個展覽。畢竟他做的就是蒙古史嘛,雖然這次展出的是大遼,也就是內蒙古,不過反正都是蒙古,就我淺薄的知識來說,覺得內外蒙古的差異好像是在民國左右才出現,大遼時代應該是內外都差不多吧......不過反正我就是因為不懂才要去看展覽的呀,要是懂了還看什麼呢~w
對大遼黃金展的印象嘛...嗯,雖然宣傳上都比較主打陳國公主,不過公主畢竟是公主,就算是蕭太后最喜歡的孫女兒,待遇好像也沒有特別高級還是怎麼樣呢。當然陪葬品很多都是用黃金做的這點很高級,不過說真的,因為這次一起展出的還有另外一位大遼東丹國左相(名字上叫做左相,其實是實際掌權者),耶律羽的陪葬品。
不是我在說,高下立判。
實際掌權者就是不一樣,耶律羽的陪葬品光是用看的,等級與品味就硬生生高出公主不只一個頭啊!
不管是華麗程度也好、手工細緻度也好、或是裝飾度也好(這裡我們要知道,裝飾度越高、實用性越低的東西,古代就只有等級越高的人才能拿得到),看得我頭暈眼花,在還沒看說明排以前,就抓著小石問說「你確定這些(指耶律羽的陪葬品)也是公主的嗎?等級怎麼差這麼多?」
後來我們一起找到了說明排,確認那些讓我驚豔得不得了,連個痰盂(知道這是什麼嗎?就是吐痰用的啦~)都要鎏金嵌銀...好奢侈呀你們這幫古代王族!!
看完了特展,習慣性的(咦)我說我要去正館看看。
雖然正館的展覽品幾百年不換的,不過還是跟我上次來的時候有點些微差異,有些展品也換地方了。例如說那個一堆人排隊的翠玉白菜,我之前來的時候放在二樓,現在改到四樓去了,而且排隊要看的人還爆炸多那是怎麼樣?
有些我很喜歡的展品也收起來了,之前展出來的硯台就撤掉了,屋嗚嗚我喜歡硯台~那些硯台都超級漂亮的啊~光是看著流口水也好啊~~~
這次去故宮...老實說,很擠(遮臉)
上次我去故宮的時候還沒開放大陸觀光團,所以雖然有小團的日本觀光團,但因為日本觀光團都很安靜,而且我刻意錯開了路線,所以基本上感覺跟自己一個人逛大街沒什麼兩樣。
但這次碰到的是大陸觀光團啊-----!我的螞呀,人多就算了,還吵得要翻天,而且因為人數太多,不管怎麼錯開,都會碰到有如蝗蟲一般風捲殘雲來去的觀光客......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的緣故,故宮原本有很多很多印章的,結果通通都收起來了.....﹍﹍﹍OTZ
故宮的本館有四層樓,通常每一層樓都會有主題展。而且既然展出的是中華文物,理所當然不可或缺的就是瓷器。中國是瓷器之國,這點毋庸置疑,這次故宮也展出了很多瓷器,從史前時代,一直到清朝,乾隆的瓷器甚至自己另外開了一個展區(你看看這敗家子)。
所有朝代的瓷器,我最喜歡的是宋朝。宋朝瓷器講究的是顏色、樣式、精緻度。也許是因為那是一個文人輩出的年代,就連這些瓷器都有文人風骨,不管是「雨過天青」、「天青色」、還是白瓷、黑瓷,都秀氣又端莊,美得讓人想把他們捧在掌心上細細摩搓。不過這次來卻沒有看到上次讓我最喜歡的那些了,我最喜歡的宋瓷,不但要雨過天青,而且還要加上冰片,端的是「如冰似玉、釉若凝脂」,那才是我最最最最喜歡的宋瓷風采...不過說起來青瓷在宋朝地位沒有很高啦,宋朝人最看中的是黑瓷和白瓷。宋朝人喜歡單色,在瓷器上變換著不同花樣(例如燒製的時候故意讓他在表面上裂開某些紋路形成花色之類的),還有就是加冰片(白雲母),加了冰片的瓷器,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閃閃發亮,即使沒有裝水,也像是裝了水一樣,波光瀲灩,美得讓人幾乎要走不開。
離開了喜歡單色系列的宋朝,接下來就進入了大明朝。
大明朝,就我淺薄的歷史知識,那是一個其實非常活力充沛的朝代,剛剛趕走了蒙古人,剛剛得到了政權的漢人,其實本來是很有機會發展城一個像唐朝一樣的強國的,可惜被後來的鎖國政策給弄壞了。
不過那不是我今天要講的重點,姑且跳過。
既然是個願意嚐新的年代,那麼在日常生活所用的瓷器上,當然也會想要和宋元時代不同,想要有所突破。最大的突破點,當然就是開始嚐試上色。
咳嗯嗯嗯....在這裡我們要知道,在瓷器上畫上顏色、餅且在他出窯以後仍然保持相同顏色不變,其實是很需要嚐試與下功夫的。而且比起淡色,其實濃重的色彩更容易留下顏色,顏色太淡的話容易不見,而且除非使用的原料是金屬顏色,否則其實那些顏色很容易蹭蹭就消失了,這也是為什麼有清一代曾經流行過桃膠淡彩(用桃子樹的樹膠上色),但一下子就被琺瑯濃彩給淘汰的原因。
但知道這些並不能讓我用比較心平氣和的態度去看明朝瓷器。
就算我知道還在嚐試階段、就算我知道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可喜的進步,就算我看得出來明朝瓷器的確有隨著時間過去而便得更加完善,且在明萬曆的時候達到完美。
但我就是沒辦法昧著我的美感說明朝的瓷器很漂亮啊~~~~~!
我知道、看過唐朝的我當然知道、越是強盛活潑的朝代,他們選用的色彩明度與彩度就都會很高,那是一種飽滿的活潑的生動的顏色,和當時整個社會的風氣息息相關,對自己有自信,才會選用又亮又高調的顏色嘛~~~~~
但是當初到底是誰想到把明黃色和飽滿的桃紅色和豔麗的草綠色一起擺在同一個碗上面的啦~~~!
我知道中國畫一向以來沒有遠近的差異,但是那不代表你們不會注意濃淡啊!中國水墨最有特色的不就是濃淡嗎!你們通通用濃彩上色到底是想怎麼樣嘛!明朝的瓷器,在上面畫的花樣比起宋朝來說多了很多,也更大膽的嚐新,單色上色的明朝青花瓷,真的挺漂亮的(這裡我們姑且不要去想菜市場彷青花瓷三個五十塊的碗),但是一牽扯到兩個以上的顏色.........那個,那個,兩個明度與彩度都很高的飽滿色彩出現在同一個平面上的時候,那還真的挺悲劇的....。
過了明朝,我們來到清朝。
清朝的話,主要還是以最有名的三位皇帝做代表:康熙、雍正、乾隆。
康熙時代的瓷器看得出來承先啟後,繼承了明朝的鮮艷花樣,但謝天謝地,他門知道要用不同面積來主客有別,所以雖然顏色的飽滿度依然和明朝一樣,但是看起來就順眼很多。
小石說,清朝的時候,官窯的瓷器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設計監製,所以從官窯的瓷器,就很可以看得出該皇帝的品味。
康熙和乾隆的品味意外相似,難怪康熙喜歡這個孫子。
因為他們都走「能有多華麗,朕就多華麗」的風格,而康熙之所以沒有非常華麗,我覺得純粹是因為國力的關係,畢竟康熙可沒有個雍正這樣省吃儉用、攢了一輩子錢留一座金山銀庫給他寶貝兒子用的老爹啊。(雖然後來都被敗家龍花光光,光看他的瓷器可以自成一區,件件精緻華麗,就知道敗家龍有多敗家,小石說,他老爹雍正一定每天都想拿奏摺揍他兒子腦袋XD)
因為逛瓷器區實在逛得太歡樂,所以忍不住惡搞起了清朝三位皇帝。不管怎麼躺都中槍的雍正爺對不起!雖然你真的很可憐(噗哧),可是沒辦法,誰要你這麼一個剛正不阿的皇帝夾在兩個擺明歡樂華麗風的皇帝中間,你知道從來在同人中,崩壞的都是原作最正經的角色....XDDDD所以你就中槍了....(雍正爺:來人!拖下去掌嘴!#)
關於我們怎麼惡搞三位皇帝,詳情請見小石的部落格:康雍乾歡樂祖孫小劇場(誤)
乾隆時代的瓷器真是件件精緻、盞盞華美,連根本不會想到的小地方都很仔細的上了色、畫了圖、還做了浮凸(馬的當年在瓷器上用上色技巧做浮凸是尖端科技啊,敗家龍你給我用在瓷器的圈足那裡幹什麼#)堪稱彩瓷的鼎盛時期。
乾隆之後的幾位皇帝,雖然也看得出來想盡辦法要維持乾隆時代的瓷器風光,但國力有差真的很明顯就能反應在工藝品上。顏色淡了不說,秀氣度和精緻度都差了一大截,甚至連單色瓷器都比不上明朝了。
- May 04 Tue 2010 21:54
[博物館紀錄]國立故宮博物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